数字禹贡

复旦大学人文社科“历史GIS与数字人文研究”青年融合创新团队

信息瀑布

史地所2025级博士研究生李文静参加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2025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研修活动

2025年8月22-28日,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2025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开学典礼、2025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毕业典礼、第三届专项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及2025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博士研究生研修活动在山东邹城举办。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025级博士研究生、本团队成员李文静及复旦大学37名专项博士研究生参加研修活动。 … 更多内容…史地所2025级博士研究生李文静参加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2025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研修活动

数字人文时代中国历史地图文献存留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一项基于“数字运河”的探索

在数字人文飞速发展的当下, 构建数字化的中国历史地图文献存留体系已经成为包括 地图在内的图像类史料存留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历史地图文献传世困难、留存分散、利用 不易等问题,基于数字人文的技术、理论与方法,展开地图资源的数字化与地图内容的数据 化,实现地图文献存储、管理、展示、利用及共享手段的数字化革新,可以极大提高文献资源 的利用效能和传播效率。 … 更多内容…数字人文时代中国历史地图文献存留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一项基于“数字运河”的探索

认知转型:近代黄土高原梯田水保功能的认知与早期实践

人们对黄土高原地区梯田的属性认知,近代出现了一次显著转型——在其本质“农田属性”外,扩展出新的 “水土保持属性”。这种认知的来源,除传统治黄思想中对中上游农田田制的关注外,近代实验农学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但受近代中国动荡时局的影响,此项技术其时的推广并未达预期。尽管如此,近代知识分子进行的梯田水保探索, 为新中国成立后黄土高原地区梯田的工程建设与普及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 更多内容…认知转型:近代黄土高原梯田水保功能的认知与早期实践

ICHG2025举办“Historical population geography and its environmental resource effects” (历史人口地理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分会场会议,路伟东教授、团队成员吴宏韬博士生分别作报告

2025年7月18日,在国际历史地理学常设委员会组织下,由复旦大学、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举办的2025年第十八届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ICHG2025),在复旦更多内容…ICHG2025举办“Historical population geography and its environmental resource effects” (历史人口地理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分会场会议,路伟东教授、团队成员吴宏韬博士生分别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