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GIS, 数字人文, 研究案例2025年8月21日2025年8月21日 数字人文时代中国历史地图文献存留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一项基于“数字运河”的探索 在数字人文飞速发展的当下, 构建数字化的中国历史地图文献存留体系已经成为包括 地图在内的图像类史料存留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历史地图文献传世困难、留存分散、利用 不易等问题,基于数字人文的技术、理论与方法,展开地图资源的数字化与地图内容的数据 化,实现地图文献存储、管理、展示、利用及共享手段的数字化革新,可以极大提高文献资源 的利用效能和传播效率。 … 更多内容…数字人文时代中国历史地图文献存留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一项基于“数字运河”的探索
历史地理, 研究案例2025年8月20日 认知转型:近代黄土高原梯田水保功能的认知与早期实践 人们对黄土高原地区梯田的属性认知,近代出现了一次显著转型——在其本质“农田属性”外,扩展出新的 “水土保持属性”。这种认知的来源,除传统治黄思想中对中上游农田田制的关注外,近代实验农学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但受近代中国动荡时局的影响,此项技术其时的推广并未达预期。尽管如此,近代知识分子进行的梯田水保探索, 为新中国成立后黄土高原地区梯田的工程建设与普及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 更多内容…认知转型:近代黄土高原梯田水保功能的认知与早期实践
历史地理, 研究案例2024年5月30日2024年6月9日 近代华盐外贸的展开与盐产业转型——以中日辽东盐、青岛盐交涉为切入点 1906年,清末东北地方政府与日本“关东州”殖民当局围绕辽东盐出口的交涉无果而终,凸显了传统时代并不严格存在的华盐外贸问题。进入民国后,盐的工业化生产使中国既有盐业市场的产品结构和资源流向发生深刻变化,成为1926年中日青岛盐交涉最终解决的产经背景。前后两桩交涉不同结果的背后,是新兴的盐业外贸活动对传统盐政演进逻辑的冲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近代食盐业向盐化工业的逐步转型。 … 更多内容…近代华盐外贸的展开与盐产业转型——以中日辽东盐、青岛盐交涉为切入点
历史地理, 研究案例2024年5月30日2024年6月9日 清末民初东北亚的食盐进出口——兼论近代中国涉外盐政运作逻辑 在传统盐政运作逻辑下,食盐进出口历来禁止。清末以降,东北亚地区多次发生盐务交涉,迫使当局形成不同的进出口管理策略。食盐出口有维护商民生计、拓展土货销路、维系宗藩关系等效用,且不直接损害国内盐政,因此借渔盐出海的制度缝隙得到默许。食盐进口则对国内盐政体系有结构性破坏,严禁态势继续维持。进出口的管理差异表明,政府对涉外盐政的实际态度主要取决于国内专卖体系的行政安全程度,同时不排斥必要的对外市场交换,体现近代以来传统盐政运作逻辑在内、外两方面的深层次延续。 … 更多内容…清末民初东北亚的食盐进出口——兼论近代中国涉外盐政运作逻辑
历史地理, 研究案例2024年5月30日2024年6月9日 海上漂来的殖民者:从1847年朝法“丁未事件”看近代东西接触的一个侧面 1847年,寻求远东殖民利益的法国军舰因风漂到朝鲜古群山,得到朝鲜救助,月余始脱险。其间,双方通过笔谈问情的形式进行了反复沟通,这是朝法之间第一次官方层面的直接接触。法国高层、远东将领、传教士、中国通事、朝鲜地方官、中央官和儒者等直接或间接参与事件的各方共同形塑了该事件的面貌。通过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流过程、沟通内容和利益诉求,本文试图展现潜隐于进步、殖民、近代化等宏大叙事之下,19世纪中期东西接触中具体而鲜活的一个侧面,从而为我们重新理解这些宏大议题提供更丰富的史实依据和更多元的观察视角。 … 更多内容…海上漂来的殖民者:从1847年朝法“丁未事件”看近代东西接触的一个侧面
数字人文, 研究案例2024年5月30日2024年6月9日 数字运河:从设想到可能 本文从“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主要探讨“数字运河”从设想到可能的技术路线,具体包括“数字运河”的时空范畴、数据基础、平台建设与系统构架、主要工程技术难点和建设的可行性等。本文认为“数字运河”是一种基于统一交互系统,引入多元数据集合,能够被公平普适使用的学术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化、动态化、网络化、通用化”是基本要求,基于GIS的统一交互系统则是平台的核心 … 更多内容…数字运河:从设想到可能
数字人文, 研究案例2022年3月20日2022年9月20日 近代海外中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摘 要:晚清以来,国外官方和民间机构纷纷对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进行名目繁多的实地调查和情报收集,由此产生出大量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市更多内容…近代海外中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历史GIS, 研究案例2022年2月20日2022年9月20日 1776~1953年中国传统农区人口的格网化重建 本研究利用现代人口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辨识了人口分布的显著影响因子,进而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型,最后以史学界考订的历史人更多内容…1776~1953年中国传统农区人口的格网化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