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禹贡

复旦大学人文社科“历史GIS与数字人文研究”青年融合创新团队

ICHG2025举办“Historical population geography and its environmental resource effects” (历史人口地理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分会场会议,路伟东教授、团队成员吴宏韬博士生分别作报告

2025年7月18日,在国际历史地理学常设委员会组织下,由复旦大学、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举办的2025年第十八届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ICHG2025),在复旦大学光华楼D401会场成功举办 “Historical population geography and its environmental resource effects” (历史人口地理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分会场会议。本分会场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路伟东教授召集举办,包括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朱海滨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学珍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刘劲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夏海斌教授共同召集。团队负责人路伟东教授与团队骨干成员吴宏韬博士研究生在会上分别作《清末西北地区的城市与城市化水平——一项基于宣统地理调查数据的研究》、《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人口规模:制度、数据与增长模式》报告。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熙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李士成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发浩博士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多位硕、博研究生应邀出席。会议共分发言报告及圆桌讨论两个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紧贴各自研究领域,分别围绕历史时期人口分布与人口空间分辨率重构、耕地覆盖范围变化及人口数量估计算法重建、地方社会聚落与文化因素分析、历史人口地理基本概念及认知新辩等方向进行了研究成果的汇报。

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学珍研究员共同主持,与会学者对大家的汇报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点评,并对其他专家所提问题建议进行了回应和补充。通过交流讨论,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换学术意见,促进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背景专业知识借鉴融合,勾勒未来历史人口地理学术问题增长点与发展方向,令参会者受益匪浅。本次分会场会议吸引众多对历史人口地理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和同学的关注和参与,圆桌讨论和分会场全部议程在热烈的会场气氛中圆满结束。